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专题专栏 > 专项行动

养老理财?警惕那些伸向老年人钱财的“黑手”

来源: 本站 访问量: - 发布时间: 2022-05-26

    

  想购买理财产品,想进行投资赚钱,可是不会操作,不熟流程,怎么办?身边有热心的朋友说可以帮忙操作,网上有专业的投资顾问答应帮助指点迷津,可信吗?

  小心!无孔不入的骗子可能正在你不知所措、犹豫不决之时悄悄将黑手伸进了你的钱袋子。近日,东莞市的湛阿姨(化名)就遭遇了这样的诈骗。

  遇到“好”邻居主动帮忙购买理财产品

  63岁的湛阿姨从老家来到东莞市麻涌镇帮忙照顾孙辈,并认识了女邻居梁某,二人是同乡,也十分聊得来。梁某很热心,大事小情无所不知,经常主动帮助湛阿姨解决问题,湛阿姨很快就将梁某当作知心朋友一样看待。

  某一天,二人在聊天过程中,梁某得知湛阿姨手上有10万元现金,便建议湛阿姨不要白白放着,可以存进银行,或者购买理财产品,既安全,又可赚取更高的收益。

  “可是我不懂如何操作购买理财产品,好像挺麻烦的吧,还要去银行?”湛阿姨为难起来。对梁某深信不疑的湛阿姨迅速认可了她的意见,

  “别担心,我熟悉流程,我都买过很多理财产品了,到时我可以陪你去银行,帮你操作!”梁某自告奋勇主动提出帮忙。

  “那可太好了!”湛阿姨对“好”邻居梁某的热心帮助心怀感激。

  几天后,梁某便带着湛阿姨来到麻涌镇一家银行,拿了湛阿姨的身份证和10万元现金去窗口办理,并让湛阿姨在大厅等候。大约过了十几分钟,梁某将一张银行卡交给了湛阿姨,告知已经将10万元现金存入了此银行卡,并全部购买了理财产品,等产品到期了再取出即可。

  “好”邻居不见了,10万元也不翼而飞

  拿着银行卡的湛阿姨,也未起疑心。没过多久,梁某便搬家了,和湛阿姨的联系越来越少。一年后,湛阿姨因要用钱,便来到银行柜员机取钱,发现卡内并没有钱。湛阿姨以为是理财产品还没有到期,于是又到银行窗口请工作人员帮忙查询。一查才知道,银行卡账户是空的,并没有任何交易记录,湛阿姨连忙拨打梁某的手机,可对方的手机已停机。这时的湛阿姨才意识到被骗了,便慌张的报了警。

  公安机关经过调查,发现湛阿姨的10万元竟被梁某存进了自己的账户。随后,公安机关将梁某控制。经审讯,梁某交代,当天其以帮忙购买理财产品为由,陪同湛阿姨到了银行,骗取了湛阿姨的10万元现金,并全部存进了自己的银行账户,后交给湛阿姨一张空银行卡,目前这10万元钱已被自己挥霍一空。

  套路解析:

  骗子往往通过在现实生活中和被害人逐步熟识,或者通过网络社交工具和骗子加为好友,经过骗取信任后,利用帮助被害人理财、投资的借口,谎称自己是职业投资顾问,有内幕消息、了解网站漏洞等等,诱骗被害人交出钱财或诱使被害人在虚假网站、APP上进行投资。

  被害人往往在“投资”后,发现无法提现或全部亏损,打算和骗子交涉时,才意识到自己受骗。

  警方提醒

  存款、投资或购买理财产品时,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进行理性投资,并一定要亲力亲为,不可轻信他人,不懂操作可亲自寻找银行工作人员帮助或家人协助。

  注意保护自己的隐私,不要在网上随意泄露自己的重要身份信息,如身份证号、银行卡号、验证码等。在现实生活中,不要将身份证、银行卡、存折等交由其他人。

  不盲目迷信所谓的“内幕消息”、“大师指点”、“权威发布”,尤其在网络上,遇到投资理财的广告信息,要做到不看、不信、不转账、不汇款,切勿盲目加入未经核实的投资理财群。

  如怀疑上当受骗,要立刻报警求助,若有诈骗相关线索请及时举报。(管萱萱)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网站介绍 |  网站地图 |  网站致谢 |  版权声明

东莞市公安局版权所有  ICP证号:粤ICP备09140100号-4   技术支持:开普云
网站标识:4419000026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1316号
地址:东莞市东城南路3号 邮政编号:523000 电话:(0769)22222107

市公安局微博

市公安局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