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东莞市公安局举行“护航双万·智造平安”主题新闻发布会
2月28日上午,东莞市公安局举行“护航双万·智造平安”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东莞市公安局相关警种负责人对现场媒体记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答疑。
问:市民群众遭遇冒充公检法类诈骗时,如何分辨“真假警察”?
答:●真的公检法机关绝不会采取电话、短信、微信、QQ等形式网络办案。
●真的公检法等机关没有设立所谓的“安全账户”,更不会让人转账汇款到安全账户。
●凡是通过网站或者APP出示的带有“公检法”的名称标记的通缉令、拘捕令、警官证的,都是假警察!
●凡是对当事人进行威逼恐吓,然后又称可以帮当事人洗脱罪名的,都是假警察!
●凡是以保密要求、不能告知任何人为由,在通话、通讯过程中要求、诱导当事人去到宾馆等独立空间或室外空旷地带,并要求当事人拒接其他所有来电的,都是假警察!
问: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做实做细社区警务,想了解一下,我们的专职社区民警具体有什么职责?
答:社区民警最主要的职责,简单说就是联系群众、深入群众、服务群众,主动为群众办实事、送温暖,同时发动群众主动反映风险隐患、矛盾纠纷。
我局将社区民警的具体职责归纳为6大项28小项,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
●采集核查好基础信息。对标准地址、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等信息进行常态化更新维护,以全面、准确、鲜活的基础信息为智慧警务、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数据基础。
●排查管控风险人员。及时消除各类不稳定因素,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营造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动态管理行业场所。全面摸排掌握我市传统行业、新业态场所、从业人员及特定物品底数,全面纳入管控视线范围,全面消除行业场所监管盲区。
●发展壮大群防群治。积极发动群众加入“东莞义警”,不断充实队伍,扩大覆盖领域;常态化组织“东莞义警”小组广泛开展宣传防范、报送线索,自愿开展巡逻值守、邻里守望、区域联防;全力推动最小应急单元建设,充分发挥群防群治组织在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体系的作用。
●做好职责范围内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跟踪工作,实现把各类矛盾风险解决在基层、解决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和初始阶段,推动形成社区良性治理。
●市局、分局确定的其他“五大要素”风险隐患摸排管控工作任务。
问:请问刚才提到了强化违停整治,提升疏堵保畅能力,请问东莞交警有哪些措施?
答: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逐年攀升,截至目前我市的机动车保有量已突破390万辆,位居全省第二,但我市的停车泊位仅170多万个,停车需求与停车设施存在较大的缺口,结构性矛盾突出。且城市主次干道以平面交通为主,随意停放车辆,极易造成交通拥堵,会降低其他正常行驶车辆和行人的出行体验感。且违停带来的交通隐患容易引发道路交通事故,城市的道路交通安全都会因此受到影响,危害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降低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鉴于此,交警部门将会同交通、城管等部门组织对全市的道路停车问题进行调查摸底,摸清辖区道路停车需求及停车秩序乱点。
●对停车需求大且停车泊位不足的道路,特别是商圈、学校、住宅区周边道路,会同交通部门规划允许夜间临时停车方案,划设临时停车泊位,增加临时停车资源,缓解局部停车矛盾。
●对违停现象突出的主干道,重点场所周边,研究纳入停车秩序严管示范区、严管示范路创建范围,组织开展针对性的停车秩序整治,严查严处机动车乱停乱放违法行为,规范停车秩序,改善道路通行环境,目前,全市创建239条严管示范路,其中中心城区67条。
●畅通群众对违法举报的通道,依托交警违法举报“随手拍”小程序,借助群众力量由“群治”向“共治”迈进,从市区试点逐步推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
问:请问来莞人员办理居住证有什么好处?是否可以网办居住证?
答:在我市居住的流动人口人员可凭居住证享受以下公共服务:稳定就业居住入户、车驾管服务、出入境签注、异地中考高考、积分入学、结婚登记、老年人乘车优惠、电动自行车上牌、未成年儿童享受医疗保障、产前免费筛查等。
2022年6月1日起,全省启用电子居住证,市民无需申领实体证 ,市民可以通过“粤省事”或“粤居码”微信小程序全流程网办。在“粤居码”添加居住地址,等同于在窗口办理了流动人口居住登记业务,居住登记地址创建成功后满183天,可申领广东省电子居住证,后续可通过“粤省事”办理居住证签注(延期)等业务。后台数据智能校验无需提交任何材料。


粤公网安备 44190002001316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