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全市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工作要求,以“平安大运”工作为主线,着力强化三项重点工作,大力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取得较好成效。
一、2011年主要成绩
——全警参与,成功实现“平安大运”目标。按照“抓住重点、全面覆盖、前后衔接”要求,严格落实深圳大运会安保措施,圆满完成各项安保任务。“大运会”期间,全市公安民警取消休假,投入安保警力3.6万多人次,从江西、四川警察学院借调1700名学员加强社会面巡防,5个环深公安检查站充分发挥“过滤器”、“解压阀”的作用,成功实现“平安大运”目标,得到上级领导充分肯定。
——突出重点,全力巩固严打整治成果。持续开展“粤安11”、“莞安1号”等专项打击整治行动,强化破案攻坚。继续采取“规模用警、联合作战、集中清查、精确整治”的模式,集中优势警力,对治安复杂地区、部位、场所开展集中清查整治。加大娱乐服务场所涉赌、涉黄问题集中整治。组织开展网上追逃专项督察“清网行动”。据统计,抓获人数排全省第3名,顺利完成省公安厅下达任务。
——锐意改革,不断夯实社会面防控基础。加快推动警务机制改革,着力强化社会面防控。一是推动“大巡警”建设。全市33个公安分局成立巡警大队。建立完善学习培训、监督考核等制度,明确巡防责任区划分,切实提高群众见警率和巡警管事率。二是实施警务社区化战略。配齐配强专职社区民警,理顺警务室与社区(村)治保会关系。按照“六统一”标准,对治安联防队伍进行整合。三是全面兑现市政府十件实事工作要求。严厉打击入室盗窃和路面“双抢”违法犯罪活动,全市入室盗窃警情同比下降48.1%;路面“双抢”警情同比下降10.1%;倾力打造平安公交,全市50%以上公交企业成立内保机构,12个二级以上车站成立警务室,700台平安车厢和15个平安车站全部验收合格;全市公交警情同比下降15.3%。
——加强服务,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提高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能力。做好“推居”工作,加强流动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增强网上服务水平。实现61项公安业务网上受理、审批或查询,网上审批量占业务总审批量比例达到90%以上;“平安论坛”网络问政回复率达100%;在市直政府部门率先开通微博,“平安东莞”微博拥有“粉丝”14万多人。
——提升队伍,着力构建和谐警民关系。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发挥密切联系群众优良传统,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全市民警走访群众8.6万户、工厂企业1万多个、中小学校2400多个,走访人数达13.7万人;大力开展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弘扬“莞邑卫士,忠诚为民”东莞警察精神,深入开展“学习李结华同志先进事迹”活动,民警的职业自豪感进一步增强;加强文体建设,荣获全省公安系统第三届运动会团体总分第二名、地级市第一名。
二、2012年工作计划
今年是我市推动高水平崛起的起步之年,也是我市公安工作实现“四个化”(治安管理网格化、治安巡逻常态化、治安监控全面化、治安打击精准化)的启动之年,全市公安工作要以“抓一化促八率”(抓信息化建设,促进突发群体性事件下降率、有效警情下降率、交通火灾事故死伤人数下降率、涉警信访下降率、民警违法违纪案件下降率和刑事治安案件侦破查处率、公安业务网上办理提升率、群众对公安工作满意提升率)为主线,以打造平安东莞为目标,创新维稳、打防、管理、服务机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公安工作水平,确保社会和谐稳定,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广泛开展思想观念的大提高,牢固确立“莞邑卫士,忠诚为民”的东莞警察精神灵魂。实行全市公安分局领导班子大轮训。选送相关人员参加省级以上专题培训班学习,努力提高民警业务素质。继续推进市级组织的各项培训活动,科学设置培训内容,重点加强专业训练。
——统筹规划,科学安排,切实加强全市公安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安排,精心挑选,配齐配全警用装备。完善各镇(街)治安网格化所需的警务硬件设备;科学划分全市单元网格,定好人员,落实责任。
——精心部署,抓一化促八率,抓“三打两建”,抓突出犯罪的打击和突出问题的整治,抓社会管理创新,抓交通、消防、治安管理,有条不紊地推进“打防并举、管理服务双争先”的公安具体业务工作。
——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努力打造一支“让领导放心、群众满意”的东莞人民警察队伍。实行科学考评、以绩量警,确保考核更加客观公正;加大推进警务公开化进程;树立典型,活跃业余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良好风气;严格考核,从严把关,实行考核结果与奖惩措施相挂钩;清正廉洁,从严治警,确保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和公安机关纪律条令全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