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按照省、市法治建设工作部署,市局党委带头,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全市公安机关积极推进法治公安建设。按《广东省法治政府建设年度报告制度工作指引》要求,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1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举措和成效
(一)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战略和重要讲话精神。将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领导干部学法内容,纳入全警教育整顿、党史学习教育安排。3月19日,以教育整顿政治教育和党史学习教育专题讲座的形式,邀请东莞理工学院教授、市政府法律顾问强昌文同志,为全体公安民警授课,专题讲解习近平法治思想。3月26日,制定、实施《全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宣传舆论工作方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政法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和训词精神作为学习、教育、宣传的重点。4月26日,市局党委集体学习习近平法治思想。6月2日,制定、实施《东莞市公安局2021年普法工作实施方案》,将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央依法治国会议精神、党内法规作为首要学习内容。9月29日,组织全体公安民警收听收看公安部组织的习近平法治思想讲座。10月14日,市局党委会议集体学习《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法治政府建设与责任落实督察工作规定》《习近平〈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二)切实落实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一是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常态化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牵头“三人小组”社区排查防控工作,1—12月,开展落地核查任务7498批次、核查105万人,核查率100%。对标省厅“七个全面”措施完成隔离酒店物防、技防改造升级,累计派驻警力13965人次,全面强化全市集中隔离场所安保;加强粤港澳跨境货车司机及938个跨境司机定点活动场所监测管控,最大限度降低疫情外溢扩散风险。在“6.18”和“12.13”突发本土疫情中,全警动员、冲锋在前,组建千人流调队伍,快速锁定风险源,迅速封闭封锁暴露点,全力参与封闭封控区健康管理、核酸检测点安保、疫苗接种点秩序维护等各项工作,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斗争,为在一个潜伏期内成功扑灭病毒贡献了重要力量,得到了国家和省的高度肯定。二是坚持监所防疫标准高于社会面的总要求,牢牢把住进口关、隔离关、防治关、警力关“四关”不放松,严守场所封闭管理、人员核酸检测、收押过渡隔离、30天轨迹核查“四条底线”。协调卫健、疾控部门共同制定《监管场所疫情应急处置预案》,增配专业医务力量,对收押区、过渡监室等区域消毒。研究制定疫情防控期间《送押工作指引》《疫情防控常态化服务办案诉讼指引》《远程视频提讯工作指引》《律师会见工作指引》等,指导全市办案单位、监所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的诉讼服务工作。三是创新工作方法,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在做好疫情防控,确保监所“零感染”的前提下,组建服务工作专班,增设党员先锋岗,专门负责业务咨询、法律文书审核和传递、代为打印、复印等服务措施,推出预约会见、视频会见、节假日会见等新举措。1—12月,启用35间律师视频会见室和27个临时会见卡位,提供85台平板电脑,以满足疫情防控常态下律师会见需求,保障律师执业权利和涉案在押人员合法权益。四是大朗镇发生“12.13”涉疫事件后,组建市局机关民警为民“解难题、办实事”志愿服务队支援大朗。期间,志愿服务队共走访群众10695人、服务群众7023人、劝导群众4576人、为群众办实事425项,协调解决问题228个,得到大朗镇领导和群众一致好评。
(三)发挥职能作用,积极推进平安东莞建设。一是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对群众深恶痛绝、反映强烈的突出违法犯罪重拳出击、露头就打,坚决遏制各类犯罪高发势头。1—12月,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工作机制,打掉黑社会性质组织2个、恶势力犯罪集团25个、涉网络裸聊敲诈勒索团伙136个、其它网黑团伙9个,抓获公安部、省公安厅目标逃犯16人;集中优势资源重拳打击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电诈犯罪,破案6580起,同比上升58.75%;抓获违法犯罪9559人,同比上升76.62%。全年“国家反诈中心”APP注册率70.87%、排名全省第1,覆盖人数741.81万人、排名全省第3;全市电诈警情、案件同比下降39.8%、5.8%,降幅排名分别为全省第2名和第3名。紧盯涉黄赌违法犯罪动态,深入打击整治涉黄违法犯罪,破获公安部督办大要案,获得1次公安部贺电、7次省公安厅贺电;严打涉毒违法犯罪活动,侦破毒品刑事案件172宗,缴获毒品326公斤。严打走私违法犯罪,开展“海啸2021”、打击“大飞”走私联合执法行动、反走私百日攻坚、打击冻品走私等专项行动,打掉重大走私犯罪团伙30多个,获得省公安厅贺电4次;严打偷渡违法犯罪,侦破“1.1”、“小鱼鱼”、“ 8.23”、“8.27”等公安部、省公安厅督办案件。严打突出经济犯罪,侦破“飓风302号”地下钱庄犯罪专案、“10.22”保险诈骗系列案(历年来破获的团伙人数最多、案值最大的保险诈骗案件,涉案团伙112人,涉案总价值1100余万元)、“9·07”华风传销案(被公安部评为全国网络传销案件6大精品案例之一)等涉案人员众多、资金庞大的大要案件。二是加强特殊群体合法权益保护。贯彻实施《东莞市公安局办理家庭暴力案件执法指引》,与各有关单位建立联系机制,及时通报、跟踪涉家暴求助和违法警情,加强妇女儿童合法权益保护;积极应对我市罪错未成年人的管理、教育、矫治难题,建成启航学校,2020年7月投入使用以来,共教育矫治学生528人次,其中,2021年1—12月教育矫治292人次。目前,已离校的428名学生中未发现新违法犯罪记录的达到95%,成功帮助绝大多数罪错未成年人重新回归正常生活。三是加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全面提升路面快速反应能力及盘查率、管事率;部署开展“夏季清源”及“治乱清源”行动,全面排查整治全市591万间出租屋,开展“缉刀断刃”专项行动,收缴刀具27.9万把;开展“护航巴士”专项行动,构建“四员”立体护航体系;组建26.7万人“东莞义警”队伍和9540个义警小组,布建3300个应急响应小组“先莞队”和983个义警召集点。全面参与到大庆安保、护校安园、疫情防控、反诈宣传等平安东莞建设工作中,协助抓获698名犯罪嫌疑人,涌现好人好事1570起,进一步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四是全力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坚持个人极端案事件“可防可控”理念,对个人极端案事件剖析整改,按照市的部署,担当防范、处置主力军的同时,牵头制定《东莞市个人极端风险高危人员排查发现体系建设方案》《建设高质量“东莞义警”队伍实施方案》《建设听党指挥保安队伍实施方案》等,以最高站位、最强决心、最大力度,切实补齐短板漏洞,全力完善长效机制,坚决走出一条“未动能知、已动能止、动后能治”的防范个人极端案事件“东莞路子”。五是全力防范化解交通安全风险。抓好事故预防“减量控大”,推进道路交通安全风险系统防范化解,营造安全有序的道路交通安全环境,道路交通环境得到显著优化,事故宗数及亡人数降幅为近5年以来最大值。通过上述努力,2021年,全市110平台接报违法犯罪警情数、行政案件受理数、刑事案件立案数分别同比下降15.78%、10.45%、1.75%;行政拘留、刑事拘留、移送审查起诉人数分别同比上升17.66%、11.87%、17.49%,社会治安呈现出“违法犯罪稳步下降、打击效能持续提升”的良好态势。
(四)深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一是制定《关于依法打击非法开办贩卖电话卡、银行卡等违法犯罪行为的执法指引》《东莞市公安机关涉失踪人员警情处置和案件受理侦办实施细则》《东莞市公安局办理养犬违法行为执法指引》等 20多份指引,规范民警执勤执法行为。同时,选派法制民警进驻市局、分局指挥中心接处警指挥大厅,为路面执勤执法提供24小时法律服务保障。二是贯彻落实公安队伍教育整顿部署,着力整治突出执法问题。研究制定《全市公安队伍教育整顿实施方案》《东莞市公安局开展“奋战两个月庆祝建党100周年”整治执法突出问题专项行动实施方案》,有效查纠有案不立、压案不查、有罪不究等问题案件,问题涉及的责任人均已依法依规问责处理。三是强化执法监督管理。2021年全年开展案件考评9次,考评案件2829宗、警情2699起。同时对塘厦分局、樟木头分局开展专项执法巡查,发现并纠正执法突出问题,指导制定落实各项整改措施,促进规范执法。四是推进执法办案信息化、规范化建设。突破公安网与政务、互联网域边界,实现非税罚没、物价认定、监所羁押等32项业务便捷协同流转,34类大数据服务支撑和162项智能风险监督功能,既大幅提升执法办案效能,又高效规范保障执法安全。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全面规范办案区暂押人员、涉案物品、涉案资金、卷宗材料的统筹管理。承接省级跨部门大数据办案平台试点建设任务,牵头搭建东莞市政法机关一体化网上办案平台,逐步在全市推广使用。五是培育创建执法示范单位。厚街分局办案中心、虎门分局被省公安厅评选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五)推进“放管服”改革,提升管理服务水平。一是打破受理地局限服务群众。突破传统户籍业务属地办理的局限,全面实行户政业务“全市通办”,实现稳定居住就业、市外迁入等51项户政业务在市镇两级公安业务窗口“一窗通办”;推动公安业务“跨省通办”。针对群众办理户政、车驾管等业务需要跨省往返跑的问题,大力推进公安业务“跨省通办”,已实现户口迁移、二手车异地交易登记等115项业务“跨省通办”。二是线上线下全面优化老年人服务。全面推行老年人“绿色通道”免预约、免排队一站式优先办理机制,提供“免填报”、“代预约”服务,全年为1286名80周岁以上或因身体伤残(病)等原因卧床不起、行动不便且确需办理户籍、居民身份证或居住证等业务的居民,提供“上门办”服务。三是开展“延伸办”服务。“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单位”服务183场次,为企业员工、社区群众提供公安政务“延伸办理”服务逾10632人次。四是积极聆听群众所需所求。持续开展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回访,落实电话访评工作机制,确保群众反映的问题“事事有回应、件件有落实”。1—12月,12345热线投诉工单同比下降69.4%,表扬工单同比上升31.5%。12月26日人民公安报以《东莞积极回应群众新期待,多方优化公安政务服务》予以宣传。
二、2021年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情况
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任市局法治政府建设领导小组组长,其他局领导任副组长,切实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一是严格落实领导干部“一培训、两讲座”学法要求。贯彻落实《东莞市公安局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东莞市公安局2021年领导干部学法计划》,市局党委领导班子召开会议,集中学习《刑法修正案(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组织全市公安机关收听收看新行政处罚法专题培训。二是研究、解决公安法治建设重大问题。1—12月,市局党委领导班子先后多次召开党委会议、局长办公会议,传达学习上级工作部署和要求,听取全市公安机关年度法治政府建设情况报告,研究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三是推进行政负责人出庭应诉。10月26日,市局党委副书记、常务副局长董铁同志代表市公安局出庭应诉。12月3日,副市长、市公安局党委书记、局长毕洪波同志代表市政府出庭应诉。四是落实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履职情况报告要求。按照省、市关于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述职报告制度的要求,把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按要求开展市局党委领导班子述职述法活动。
三、存在的问题、不足
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法治理念和执法办案风险意识、服务意识、群众意识尚待进一步加强。如2021年10月中央法治建设督察组对东莞现场实地检查督导发现的“执法温度不够”的问题,虽然已按要求整改落实,但在今后工作中仍然需要常抓不懈。二是在平安东莞、法治东莞建设中,公安机关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要求和群众期待仍有差距,如新型犯罪预防打击对执法办案和治安防控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预防、打击的举措尚需进一步开拓创新。三是公安机关各单位推进法治建设的力度和成效不平衡,法治建设督导和执法监督管理需进一步加强。
四、2022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安排
2022年,我局将继续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上级依法治市工作部署和要求,充分发挥公安职能作用,进一步提升法治公安建设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组织全体民警学习宣贯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依法治国新战略新理念,做到常学常新、学深悟透、以学促行。
(二)进一步推进法治公安建设。组织全市公安机关抓好中央《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的学习、宣传。按照省、市部署,结合公安工作实际,研究制定公安机关工作规划和年度实施方案。对于不规范使用执法记录仪等一些顽瘴痼疾,集中开展专项整治,严抓严管严处理一批突出典型,促进全市公安队伍转变观念,形成良好执法习惯,不断提高执法办案整体水平。
(三)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东莞。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牢固树立底线思维,着力防范化解各种风险隐患。推进全市公安巡处一体化、东莞义警队伍建设等,加快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继续保持对违法犯罪行为高压态势,继续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推进公安执法办案信息化,实现执法安全与办案效能“双提升”。以实际行动践行对党忠诚、服务人民、执法公正、纪律严明的要求,全力当好平安东莞建设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