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阅读:东莞市公安局举行“护航双万·智造平安”主题新闻发布会答记者问
2月28日上午,东莞市公安局举行“护航双万·智造平安”主题新闻发布会。会上,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邝子球作为主发布人通报东莞公安机关“打、防、管理、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及成效,刑警、治安巡警、交警及行政审批协调科等相关警种负责人介绍了今年业务工作规划及重点,并对现场媒体记者所提出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回复。
2022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东莞全市公安机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全力推进“平安东莞”建设,全面加强各项公安业务工作,着力解决东莞治安突出问题,以“四好”新貌推动公安更优发展,实现“让东莞更平安、让群众更满意”的诺言,为东莞“双万”新起点上高质量发展倾情守望、智造平安。
一、打击效能越来越高
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把打击作为提升群众安全感的主要路径,紧紧围绕涉盗抢、电信网络诈骗等影响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专项打击整治工作,切实回应人民的期待和要求。
重拳出击,打盗抢。东莞公安紧紧围绕“小案快侦、抢案必破、盗案多破、有赃即追”的工作目标,在全市范围内强力开展“破小案”专项行动。
坚持源头挖潜,通过做精做强“破小案”专业队伍,细化出警处置、现场勘查、情报研判、调查取证、破案追赃、表扬奖励等工作流程和规定,从源头上挖掘打击潜能。
提升打击速度,对每起“小案”警情实行“流水作业”,从机制上做到快速勘查现场、快速合成比对、快速抓捕取证、快速追赃挽损、快速上报情况、快速回访倒查,实现快侦快破。
突出规模打击,定期对本地盗抢犯罪警情开展态势分析,针对盗窃电动车、盗窃货车燃油、“碰瓷”等突出侵财犯罪,通过集群打击形成声威。2022年全市共组织开展打击盗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4次,参与广东省公安厅发起的“虎威”系列专项行动6次、破案会战1次,共抓获3000余人,破案2800余起。
强化追赃挽损,坚持“破案必追赃”工作理念,明确办案单位“追赃责任”,实现快追赃、多挽损、及时返还事主。并于2022年底开展长达2个月的打击销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抓获销赃人员400余人。
在强力打击震慑之下,2022年东莞全市盗窃刑事立案同比下降10.84%,破现案率、行政拘留、刑事拘留数分别同比上升52.9%、56.6%、14.6%,呈现出“一降三升”的良好态势,打击效能全面提升。
标本兼治,反电诈。以《反电信网络诈骗法》实施为契机,进一步抓实抓细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实现了电诈案件、诈骗案件发案同比“双下降”。
不断加强预警防范,全市公安机关坚持“打防结合、以防为先”,推广“金钟罩”覆盖超过1000万人,对财务人员、学校师生、医护人员等高发重点群体开展100%覆盖宣传。同时不断完善“全警预警”工作机制,强化对潜在被骗群众的分级分类劝阻,全年共接预警线索1640.9万条,通过电话、短信劝阻1549.6万人,见面劝阻91.3万人,挽回直接经济损失4.84亿元。
同时全力攻坚打击,依托7×24小时运作的反诈联勤作战中心,实现多警种捆绑作战,全面支撑研判打击工作,重点围绕本地窝点、线索、案件开展打击攻坚,抓获人数、破案数同比大幅上升。
持续深化行业治理,联合市相关部门强化“实名不实人”电话卡、银行卡等“两卡”管控,制定对问题突出行业单位的提醒、约谈、处理工作机制,全面压实责任。同时对涉案“两卡”一律开展“一案双查”,全年抓获涉案“两卡”嫌疑人1.4万余名,惩戒“两卡”失信人员4700余名,有力强化了行业源头治理。
二、基层基础越来越实
东莞公安高度重视公安基层基础工作,按照“大抓基层、大抓基础,重心下移、警力下沉、保障下倾”要求,进一步优化调整基层警务运作机制,努力实现“基础牢、出事少、治安好、党和人民满意”的工作目标。
与市民距离更近了,为拉近与市民群众之间的空间距离,我们按照“一村(社区)一室”原则,根据民政部门批准设立的、实际运作的村(社区)一对一设置了574个社区警务室。目前,全市合计587个社区警务室,平均每4.33平方公里设有1个社区警务室(东莞总面积2542.678平方公里)。实现了“社区警务室建到了居民家门口,社区民警守在了居民家门口”。
基础信息更实了,社区民警把信息采集作为“第一要务”,“定下心、沉住气”,扎扎实实把信息采集做实做细做活。目前全市共采集标准地址1242.81万条、单位信息67.91万户、实有房屋1242.81万间、实有人口1365.79万人。
矛盾纠纷更少了,不断推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专业化、规范化,常态推进驻所人民调解,派驻487名专职人民调解员到全市各派出所全天候驻所调解。2022年,全市共受理各类矛盾纠纷47771宗,成功调解47409宗,调解成功率达到99.24%。
三、道路交通越来越好
2022年,全市公安交警部门以事故预防为中心,在“压事故、优服务、严执法、提战力”上持续发力,全市一般交通事故及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24.01%、27.27%,下降比例全省排名第1,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
强化事故预防,关注“一老一幼”紧盯重点人群宣教,组织开展50岁以上中老年人“五个一”宣教活动,覆盖143.3万人,创建518支少警队,吸引1.65万名中小学生加入,创建经验被全省推广;开展货车户籍化,突出重点车辆监管,采集62.4万辆货车、3.8万个货运场所数据,清理“两逾”重点车13.84万辆;推动重点道路治理,研判出全市154条伤亡事故多发道路,排查出隐患3830处,完成治理3390处。
全力疏堵保畅,积极排查交通“堵点痛点”,优化更新283个路口的交通组织及信号方案,发布交通路况信息12230条;设立29条停车严管示范路,严管路上查纠机动车违停10万余宗,减少违停造成的缓行和拥堵,全市整体交通拥堵指数同比下降3.03%。
狠抓执法质量,坚持对不规范执法、违规执法“零容忍”。全量倒查交通违法异常数据,开展22场覆盖全市的一线执勤执法规范化培训和执法办案水平专项行动,深入排查路面执法、案件办理、车驾管服务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升执法办案水平,严守执法质量“生命线”。
四、服务品质越来越优
立足东莞“双万”新起点,东莞公安坚持以企业和市民需求为导向,持续推出一系列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全面提升公安政务服务水平,积极回应人民群众对公安工作的新期待、新要求。
开风气之先,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现市镇两级公安综合窗口“一窗通办”。通过公安业务“受审分离、集中审批”改革,市镇两级34个公安业务区(办事大厅)按照统一模式、统一标准全面实现户政、车驾管、出入境、居住证等220项公安业务“一窗通办”,进一步增强企业群众的体验感和满意度,2022年全市公安综合窗口受理业务157万余宗,平均等候时长缩短了29.3%;平均办件时长缩短了57%。
严把标准关,建立公安事项日常巡检机制,持续开展事项标准化全覆盖梳理,取消证件证明材料211个,删除重复和无效材料1800份,同时统一全市各公安业务区预约放号量、放号事项范围、业务事项名称等要素标准,确保向社会公布的政务服务要素一致。
坚持规范化,制定完善《东莞市公安局政务服务综合窗口工作制度汇编》,进一步规范各项办事流程,同时规范全市382个派出所、警务室业务受理点设置。全市组织窗口工作人员培训440场次,获12345表扬工单473件、收到群众表扬信118封、锦旗99面。
服务便利化,推进“一件事”集成办理改革,在全市推出22项“跨部门”“跨警种”“警种内”等主题“一件事”集成办理服务;深化“跨域通办”,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实现“跨省通办”事项157项、“省内通办”事项159项、“全市通办”事项201项;推进“无证(证件、证明)”办事,实现身份证、结婚证、出生医学证明等20种电子证照的应用,累计调用超过871万次;强化信息化应用,全面推广使用广东省电子居住证,实现了居住证申领、生成、使用全流程数字化,全市共办理、签注(含延期)居住证202万张,累计受理申请电子驾驶证129.8万笔;落实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新措施,优化机动车检验制度,推进二手车交易登记制度改革,落实放宽皮卡车、新能源货车等车辆通行限制,共办理转让登记(含转入)业务13.78万宗、货车通行证及电子通行码业务2466宗;优化出入境管理服务,为外籍A类人才便捷办证989人次,为来华工作外国人提供“一次办”的便捷服务897人次,为2977名港澳居民落实回乡证换、补发就近受理。
接下来,全市公安机关将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继续强化使命担当,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高昂的斗志,以更加科学的方法、更加精准的方式,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和社会大局稳定,努力以高水平安全保障高质量发展、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大局。
展望:2023年,他们将这样干
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政委招志刚介绍,今年将继续严打盗窃犯罪,东莞公安将打破传统的处置流程壁垒,接报盗窃警情后,市局指挥中心110报警服务台将在“转处警”时同步推送各侦查部门。路面巡处警力、属地派出所、侦查警力同步介入处置,全面提升打击速度和效能。在打击治理防范电信诈骗方面,将以开展东莞全市“全民反诈行动”、建立新型犯罪研究中心东莞分中心为依托,通过强化体系建设、强化严打攻坚、强化预警防范、强化综合治理“四措并举”,力争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
今年全市社区警务高质量发展明确了3个具体目标,就是打造东莞特色的“身边警务、协同警务、智慧警务”,不断夯实基层基础,促进共享共治格局形成,治安巡警支队政委赵寅介绍。
交警支队副支队长黄小龙表示, 2023年全市交警系统将直面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痛点和难点,以“压事故、保畅通、强执法、优服务”为主线,全力推动防范风险、疏堵保畅、规范执法“三个能力”提升。
2023年,东莞公安将组建一支公安为企服务团队,并推出26条全方位服务工作措施。行政审批协调科副科长徐志辉介绍,全市公安窗口单位将全面落实公安部、省公安厅“3+6”交管便民利企改革措施,深化“一件事”集成办理改革,提升户籍管理和出入境服务水平,持续优化东莞营商环境,全力支持服务东莞高质量发展。(管萱萱)